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单一表面活性剂在活性剂CMT焊接中的作用机理
>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有机膦酸盐防垢复配,有效降低桩西原油体系油-水动态界面张力
> 纳米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颗粒的油水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测定及岩心驱替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
> 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可降低界面张力
> 微量化学天平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
> 微凝胶颗粒在气液界面处吸附动力学及动态方程研究——摘要、介绍、材料及方法
> 改性环氧树脂乳液型碳纤维上浆剂制备、表面张力、黏度等性能测试(一)
> 有机农药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质——结论、致谢!
> 鱼缸水面产生油膜的主要原因
推荐新闻Info
-
> 不同结晶结构的脂肪晶体颗粒界面自组装行为、储藏稳定性研究
>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三)
>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二)
>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一)
> 多功能膜材研发:界面张力已成为整套工艺链协同下动态演化的核心控制点
> 不同类型的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PPG-稀释原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下)
> 不同类型的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PPG-稀释原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上)
> 表面张力、XPS试验研究DDA或TPA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机理——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
> 表面张力、XPS试验研究DDA或TPA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机理——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 91免费版黄片播放应用于珊瑚锶-钙温度计的研究
乙醇胺与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5类活性组分模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一)
来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浏览 812 次 发布时间:2024-11-22
为明确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中活性组分与有机碱乙醇胺间的相互作用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采用SARA四组分分离方法对坨28区块原油进行分离,获得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等组分;利用醇碱萃取法获得酸性组分;通过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测定了乙醇胺与坨28区块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组分是原油的主要活性组分,其质量分数及结构对有机碱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行为具有关键性影响,体系动态界面张力的最低值可达10-2mN/m数量级;酸性组分质量分数越大,低界面张力维持时间越长。对于坨28区块原油,与乙醇胺作用的难易顺序为:酸性组分最强,胶质次之,沥青质、饱和分和芳香分与之作用比较微弱。
随石油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中国注水开发油田主体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随可采储量逐渐减少,急需开发水驱后接替技术。目前,三次采油已成为油田持续稳产的重要保障。
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类物质反应生成有机酸皂,可以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粘度。同时,碱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在油层孔隙中的吸附滞留,从而减少化学剂的损失。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中,碱的加入还可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且拓宽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范围。ASP三元复合驱已在胜利等油田进行了现场先导性试验,采收率提高20%以上。然而,无机碱的加入带来注采系统结垢,设备严重腐蚀,采出液乳化处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利用有机碱替代无机碱,既能充分利用原油中的石油酸,又有望解决结垢等问题,因此,开展高效有机碱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研究了有机碱乙醇胺与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探索了有机碱与原油发生相互作用的机理,以期为有机碱的矿场应用提供指导。
1实验试剂与方法
实验试剂包括胜坨油田坨28区块原油、乙醇胺(分析纯)、油酸、石蜡油和航空煤油。其中,航空煤油经硅胶柱提纯后与二次去离子水的界面张力约为40mN/m(30℃)。实验用水为蒸馏水配制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胺溶液。油相分别为石蜡油配制的不同浓度油酸模拟油及航空煤油配制的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
原油活性组分分离方法是:采用SARA四组分分离方法得到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采用醇碱萃取法分离得到酸性组分;界面张力的测定方法是:在油水体积比约为1∶200,实验温度均为(70.0±0.5)℃的条件下,采用芬兰Kibron公司全量程界面张力仪,利用旋转滴法测定乙醇胺溶液与石蜡油配制的油酸模拟油以及航空煤油配制的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通过摄像机所获取的液滴形状,读取液滴的长度及宽度,然后通过相应公式计算得到界面张力,当界面张力数值在30min内变化小于1%时为动态界面张力稳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