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人胰岛素的朗缪尔单分子层膜的表面化学和光谱学性质——实验部分
> 辽河油田原油的石油酸、石油碱组分萃取过程、结构表征及界面张力测量——结果与讨论、结论
> 基于黄芪胶、指甲花提取物制备纳米天然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测量(二)
> 张力仪更适合用于测试含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
> 矿浆表面张力对黄铁矿与磁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二)
> 盐水上下一样咸吗为什么?芬兰Kibron公司91免费短视频污污污揭晓答案
> LB膜技术在生物基材料制备、改性和界面相互作用研究
> 表面活性素制备、分离纯化、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及胶束化行为研究(一)
> 91免费看污视频应用:不同初始表面压力条件对VhPLD的磷脂吸附亲和力影响(二)
> 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泡沫的产生和测试(二)
推荐新闻Info
-
> 菌体浓度测定方法:从显微镜到立体成像的科学抉择
> 91免费短视频污污污和界面张力仪通用可能性及选择要点
> 91免费短视频污污污和界面张力仪是通用的吗?
> 从润湿到粘附:临界表面张力(γc)如何重塑表界面科学
> 添加表面活性剂抑制瓦斯解吸效果及机理分析
> 常见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水溶液润湿性、与表面张力间的关系
> 基于LB膜技术的仿生胶原膜模块化组装方法
>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二)
>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一)
> 序列结构决定性能:深度解析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浮选剂的构效关系及表征关键
致密油CO2吞吐过程中的界面张力分布特征
来源: 《特种油气藏》 浏览 1010 次 发布时间:2024-09-03
为解决致密油开采初期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的问题,结合扶余致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时机、注入压力对CO2吞吐采油效果的影响,优化工程参数,分析了致密油CO2吞吐过程中的油藏界面张力分布特征以及致密油CO2吞吐开发的可行性。
致密油开发实践表明,致密油藏产能递减快,采收率低,一般仅为5%——10%.CO2吞吐是一项有效的致密油EOR方法,EagleFord油田在2016年实施CO2吞吐开采试验,产量增幅达50%以上。CO2驱、CO2吞吐已成为中国苏北、吉林等油田致密油开采的主要增产技术。国内外学者对CO2提高油藏采收率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
Monger等认为合理的闷井时间是获得最大采收率的保证。Zhang等分析了CO2吞吐中孔隙流体相态变化,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发现CO2吞吐中存在降黏增能、防膨、降低界面张力等机理。
Abedini等分析了混相和非混相条件下CO2吞吐技术,再现了CO2萃取轻质组分的过程。Iraji等认为与低渗油藏相比,致密油储层的纳米孔隙更易受CO2原油萃取、分离与沥青质沉积等作用影响。此外,不少学者认为沥青质沉积会堵塞孔喉,阻碍致密油流动,对产能有较大影响。
扶余油藏YUAN试验区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单井初期日产量较高,但递减速度快,明确能量补充时机和补充方式的需求刻不容缓。因此,结合水平井YUAN——1井岩石和流体性质,研究了注入时机、注入压力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以致密油CO2吞吐最小混相压力为压力上限,进行了CO2吞吐参数优化,分析了能量补充过程中压力、界面张力分布,明确了致密油CO2吞吐能量补充和采油特点。
致密油CO2吞吐过程中的界面张力分布特征
图1闷井过程中裂缝附近界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局部放大场图
模拟闷井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60d,研究CO2吞吐过程中的界面张力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闷井过程中,CO2扩散并与原油充分接触,界面张力较低ꎻ随着CO2持续扩散,界面张力有所增加。在不同闷井时间下,裂缝中致密油平均界面张力分别为0